2007年秋,洛克菲勒基金會總裁茱蒂絲・羅丹博士邀集金融家,慈善家及企業大佬,遠赴北義古城貝拉喬,提出大哉問:
有什麼辦法可以調動私人資本來共同解決人類困境呢?。
就此鑄造了『影響力投資』(Impact Investing)這個有意思的名詞及其基本概念,啟航了金融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新旅程。它的成功與否,也將左右著人類與地球的相處,以及貧富之間的戰爭與和平。
影響力投資不以股東利潤為單一目標,而要同時追求可衡量的正面影響力。此一試圖重新定義資本主義的運動,在資本主義倍受質疑及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挑戰之下,迅速蔓延全球。
國家級的、民間的、協會、學會、研究院與推動組織,在各國迅猛發展,從事研究,教學,發展工具(特別是影響力評量方法),並且跨領域、跨文化、跨國別的密切交流與無私合作。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推動組織有二:
- 『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』(GIIN),紐約,2009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為首的若干基金會及金融機構,捐資近億美元設立的純民間組織。
- 『全球影響力投資指導工作組』(GSG),倫敦,脫胎於2013倫敦G8的工作小組,是推動影響力投資全球級別最高的半政府組織,協同全球33個國家及歐盟的國家諮詢理事會(NAB)共同推動影響力投資。
在亞洲則有『亞洲公益創投協會』(AVPN),新加坡,與上述兩機構合作密切,共同推動影響力投資,會員遍及亞洲各國。
全球著名大學,特別是商學院,更是引領風潮,投注大量資源,研究,教學,發展各類型的跨校跨國學習競賽。有上億美元真實的影響力創投基金進駐猶他大學商學院,也有名校間的資源整合與合作,例如去年10月華頓商學院、哈佛商學院及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宣布合作成立影響力金融資料庫(IFD)。
學生的反應更是熱切。以投資見長的Wharton School,投資學教授Geczy說,影響力投資已到了引爆點,因為選修影響力投資課程的學生已經超過傳統投資學。
另外,千禧世代在未來2-30年間,將繼承4-50兆美元的資產。根據Morgan Stanley 2019年的調查,他們之中95%對影響力投資有興趣。由這些年青朋友的反應,更可看出影響力投資的趨勢及未來。
金融業在這波全球運動中是當然的主角。以影響力投資為志職的專業基金有如雨後春筍,老牌金融機構也莫不高聲響應,以金融的力量,來實踐其價值觀,戮力綠色金融及影響力投資。
甚至權威指數公司(如MSCI)也以SDGs為基礎,製作影響力投資指數,讓投資機構據此對焦影響力,無論個股,或ETF及共同基金,均可引導資金,產生影響。
另外不少的主權基金(如新加坡淡馬錫,美國DFC),退休基金(如美國的TIAA及日本的GPIF),及大學基金等也都紛紛設立專屬部門,逐漸將資產轉入影響力投資。
當然也有越來越多原本以慈善捐贈為主的基金會(如福特基金會,洛克菲勒基金會),樂得將原本的捐助善款,轉成影響力投資。如此一來,投出去的資金,不但可以回收,甚至有望盈餘。資金得以循環利用,嘉惠更多有需要的人。
把全球挑戰及資金緊缺問題看得最清楚的人,還包括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。他在2013上任後,立即在2014,2016,2018,召開了三次『梵蒂岡全球影響力投資大會』,一再強調人類需要更多資源來面對全球挑戰,賺錢與行善可以併行,需要用更有創意的投資方式來達到更大的行善目的。自此,全球的天主教機構及大學開始積極推動影響力投資。
影響力投資規模成長迅猛。根據 GIIN 2020的調查,過去五年CAGR約29%,目前管理的資產(AUM)已經超過7千億美元。研究指出,5年內,這個數字將達7兆美元。任何投資相關的人都應該慎重關注此一趨勢。
影響力投資的超級大佬柯恩爵士說,20 年內,所有企業為了生存及發展,都會成為影響力企業。不論是否這麼樂觀,但我們相信影響力投資的浪潮勢不可擋,一定會漸趨主流。